麦冬中草药功效如何?使用时需注意什么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
位置: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

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(L.f.)Ker-Gawl.的干燥块根,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、江苏等地,别名麦门冬、寸冬、沿阶草,是临床常用的养阴润燥类中药,其药用历史悠久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言其“久服轻身,不老不饥”,历代医家对其功效与应用均有详尽论述,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多重药理活性。

麦冬中草药

从性味归经来看,麦冬甘、微苦,微寒,归心、肺、胃经,其性偏凉质润,既能滋阴润燥,又能清心除烦,还能养胃生津,故适用于多种阴虚有热之证,在功效主治方面,麦冬以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为核心功效,常用于肺燥干咳、阴虚痨嗽、喉痹咽痛、津伤口渴、内热消渴、心烦失眠、肠燥便秘等症,治疗燥伤肺阴所致干咳少痰、咽喉干燥,常配伍沙参、杏仁、桑叶等,如《温病条辨》中的沙参麦冬汤;若胃阴不足所致口干舌燥、食欲不振,则常与玉竹、石斛、山药等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中的益胃汤;若心阴亏虚、心烦失眠,多配伍生地、玄参、酸枣仁等,如《摄生秘剖》中的天王补心丹。

麦冬的临床应用广泛,现代中医临床常将其用于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结核属肺阴亏虚者,用麦冬滋养肺阴,缓解咳嗽、咯血症状;慢性胃炎、糖尿病属胃阴不足者,用麦冬养阴生津,改善口干、便秘;冠心病、心律失常属心阴亏虚、心火亢盛者,用麦冬清心除烦,缓解心悸、失眠,麦冬还常用于改善中老年人因阴虚所致的津液不足,如夏季暑热伤津、口渴多汗,可单用麦冬泡水代茶饮,或配伍五味子、太子参等,即生脉饮,以益气生津、敛阴止汗。

在用法用量方面,麦冬内服常用量为6-12g,煎汤,或入丸散,根据病情需要,可生用或蜜炙用,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之功,多用于肺虚咳嗽,使用时需注意,麦冬性微寒质润,故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慎用;外感风寒或咳嗽痰多者不宜使用,以免滋腻碍邪,麦冬不宜与藜芦同用,属中药“十八反”禁忌范畴。

麦冬中草药
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麦冬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主要包括甾体皂苷(如麦冬皂苷A、B、C等)、黄酮类化合物(如麦冬黄酮A、B等)、多糖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,这些成分赋予麦冬多重药理作用: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促进淋巴细胞转化;改善心肌缺血,增加心肌收缩力,抗心律失常;降血糖,调节糖代谢;抗氧化,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;以及镇咳、祛痰、抗炎、促进胃黏膜修复等,其养阴生津的功效可能与调节机体水液代谢、促进腺体分泌有关,而润肺清心作用则可能与抑制呼吸道炎症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。

为更直观展示麦冬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,可整理如下表:

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示例 主要药理作用
甾体皂苷 麦冬皂苷A、B、C 增强免疫、抗心肌缺血、降血糖
黄酮类 麦冬黄酮A、B 抗氧化、抗炎、镇咳祛痰
多糖 麦冬多糖 调节免疫、促进胃黏膜修复、抗病毒
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天冬氨酸、谷氨酸、锌、铁等 营养神经、参与机体代谢、增强体质

综合来看,麦冬作为一味经典中药,既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,又有现代药理研究的支持,在滋阴润燥、养胃生津、清心除烦等方面疗效确切,临床应用需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配伍,注意使用禁忌,以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。

麦冬中草药

FAQs
Q1:麦冬和天冬都是滋阴药,两者有什么区别?
A1:麦冬与天冬虽均能滋阴润燥,但性味归经及功效侧重不同,麦冬甘微苦微寒,归心、肺、胃经,偏于养肺胃之阴,且能清心除烦,常用于肺燥干咳、胃阴不足、心烦失眠等;天冬甘苦大寒,归肺、肾经,偏于滋肾阴、润肺燥,清火之力较强,常用于肾阴亏虚、潮热盗汗、肺热燥咳、咯血等,麦冬“润肺胃而清心”,天冬“滋肾肺而降火”,临床需根据阴虚部位及热象轻重选择。

Q2:麦冬可以长期泡水喝吗?哪些人不适合?
A2:健康人群短期用麦冬泡水饮具有滋阴生津作用,但长期饮用需谨慎,麦冬性微寒质润,长期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腹泻、食欲不振等,以下人群不适合长期饮用:①脾胃虚寒者,易出现腹胀、便溏;②外感风寒或咳嗽痰多者,麦冬滋腻易助邪;④糖尿病患者,部分市售麦冬制品可能添加糖分,需注意;⑤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,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长期服用建议咨询中医师,辨证后配伍其他药物,如配伍少量陈皮、砂仁等理气健脾之品,以防滋腻碍胃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炙甘草的功效是什么?为何要炮制后使用?与生甘草有何不同?
« 上一篇 今天
腹泻中草药有哪些?止泻效果如何?使用需注意什么?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«    2025年10月    »
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

动态快讯

热门文章

作者信息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