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冷饭团药材有何功效?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分别是什么?
冷饭团药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(KadsuraoblongifoliaMerr.)的干燥根或藤茎,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,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多生于山地林缘或灌丛中,秋季采挖,洗净切片,晒干入药,其名称源于民间传说,因果实形似冷饭团而得名,性平味甘微涩,归肝、脾、肾经,具有补脾健胃、收敛固涩、活……
冷饭团药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(KadsuraoblongifoliaMerr.)的干燥根或藤茎,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,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多生于山地林缘或灌丛中,秋季采挖,洗净切片,晒干入药,其名称源于民间传说,因果实形似冷饭团而得名,性平味甘微涩,归肝、脾、肾经,具有补脾健胃、收敛固涩、活……
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,药材的配伍应用是发挥协同增效的关键,“芝石”常指灵芝与石斛这对经典药对的合称,二者一补一清,一偏于扶正固本,一偏于养阴生津,在养生保健及疾病调理中具有重要价值,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,自古被誉为“仙草”,性甘平,归心、肝、肺、肾经,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言其“主胸中结……
毛枸是中草药中较为少见的民间俗称,其基源多为冬青科植物枸骨(IlexcornutaThunb.)的干燥根或叶,部分地区也将其称为“猫儿刺”“鸟不宿”等,枸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,生于山坡、谷地灌丛中,其叶硬革质,边缘有1-3对硬刺齿,花黄绿色,核果球形成熟时鲜红,形态独特,兼……
豆蔻为姜科植物干燥成熟果实或近成熟种子,是临床常用的化湿行气类药材,因其辛香温燥之性,在调理脾胃气滞、寒湿阻滞等证中应用广泛,根据来源与性状差异,豆蔻可分为白豆蔻、草豆蔻、红豆蔻等不同类别,虽名称相近,但在植物来源、性味归经、功效侧重及临床应用上各有特点,以下从多角度对果类药材豆蔻进行详细阐述,来源与植物学特征……
松木节,为松科植物如红松(Pinuskoraiensis)、油松(Pinustabuliformis)、马尾松(Pinusmassoniana)等枝干的结节部分,全年均可采收,以冬季采者质佳,采收后锯取带节枝干,削去外皮,切段,晒干或阴干,生用或炒用,作为传统中药材,松木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,《本草纲目……
鹧鸪菜,又名美舌藻、岩头菜,是红藻门红叶菜科植物Caloglossaleprieurii的藻体,为中国沿海地区常用驱虫类中草药,因其生长环境多在潮间带岩石上,形似鹧鸪羽毛而得名,作为传统中药,鹧鸪菜在驱虫消疳方面应用历史悠久,尤其在民间小儿驱虫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,以下从形态特征、分布生境、采收加工、功效应用等……
蛇头草,又名山苏子、铁菱角、蛇总管,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Rabdosiajaponica(Thunb.)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,是中国民间常用的中药材之一,其药用历史悠久,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《贵州民间草药》等古籍中均有相关记载,蛇头草多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,生于山坡林缘、路旁灌丛或溪边沟谷,具有清……
湿皮是中药材中一类特殊状态的药材部位,通常指植物类药材在采收后未经充分干燥,或特定加工过程中保留一定水分的表皮组织,涵盖树皮、根皮、果皮等多种类型,这类药材因含水量较高,兼具鲜活成分与易变质的双重特性,在传统中医药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,同时也对采收、加工及储存提出了特殊要求,湿皮的特征与形成机制湿皮的“湿”并非单……
长春芽药材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(Catharanthusroseus(L.)G.Don)的干燥嫩芽或带叶嫩枝,又名日日春芽、四时春芽,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如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全年均可采收,以春夏季品质最佳,其性凉,味微苦,归肝、肾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平肝降压、抗癌等功效,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,现代研……
白马藤,又名白首乌藤、白龙藤,为传统中药材中颇具特色的一味藤茎类药材,在《本草纲目》《中华本草》等典籍中均有记载,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,白马藤来源于萝藦科植物白首乌(CynanchumbungeiDecne.)的干燥藤茎,主产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,尤以山东沂蒙山区所产者品质最佳,素有“东白首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