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刺盖是什么中草药?功效、来源及别名是什么?
铁刺盖是中草药的地方性俗称,其正式名称为“金樱子”,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(RosalaevigataMichx.)的干燥成熟果实,因果实表面密被坚硬的刺毛,形似带铁刺的盖状,故在部分地区被称作“铁刺盖”,作为传统中药,金樱子应用历史悠久,最早见于《名医别录》,被列为上品,具有固精缩尿、涩肠止泻、固崩止血、敛肺……
铁刺盖是中草药的地方性俗称,其正式名称为“金樱子”,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(RosalaevigataMichx.)的干燥成熟果实,因果实表面密被坚硬的刺毛,形似带铁刺的盖状,故在部分地区被称作“铁刺盖”,作为传统中药,金樱子应用历史悠久,最早见于《名医别录》,被列为上品,具有固精缩尿、涩肠止泻、固崩止血、敛肺……
中草药“化积”是指通过药物作用消除人体内各种积滞,包括食积(饮食不化停滞胃肠)、痰积(痰浊凝聚停滞)、血积(瘀血内停)、癥瘕积聚(有形肿块)等,不同类型的积滞需选用对应功效的中草药,以下按积滞类型分类介绍常用化积中草药及其应用,消食化积类(针对饮食积滞)饮食积滞多因暴饮暴食、脾失健运所致,常见脘腹胀满、嗳腐吞酸……
银秧禾,又名银禾苗、秧草青,为民间常用草药,其名多源于植株形态——茎秆细长如秧苗,表面覆有银白色细茸毛,在阳光下泛金属光泽,故得“银秧”之名,传统多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、溪谷边及湿润农田埂畔,为菊科植物银线草(GnaphaliumaffineD.Don)的全草,亦有部分地区将唇形科植物牛至(Origanum……
雷公草,又名雷公根、龙吐珠、石上莲、山惊风草等,是唇形科植物韩信草(ScutellariaindicaL.)的干燥全草,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,如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,多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、田埂及溪边等湿润处,因其叶片遇风雨易翻动如受惊之态,加之民间常认为其具“驱雷惊邪”之效,故名“雷公草……
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alatus(Thunb.)Sieb.的具翅枝条或翅状附属物,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入药,是我国传统活血化瘀类中药材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中品,原名“鬼箭”,其药性苦、辛,寒,归肝、脾经,具有破血通经、解毒消肿、杀虫之功效,临床常用于症瘕痞块、经闭痛经、产后瘀滞、跌……
串枝莲,又名白前、鹅参、龙胆白前,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属Cynanchumstauntonii(Decne.)Schltr.的干燥根及根茎,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止咳化痰药,其名“串枝莲”源于植株茎蔓缠绕、枝叶相连的生长特性,而“莲”字则可能与其根茎断面呈莲藕状纹理相关,该药首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列为中品,历代本草多……
葫芦草,在民间草药中常指代多种形态或用途相似的植物,其中较为公认的是豆科植物葫芦茶(Tadehagitriquetrum(L.)H.Ohashi)的干燥全草,因其茎叶揉搓后形似小葫芦,且味微甘带草香而得名,部分地区也将玄参科、唇形科等某些具葫芦状果实或叶片形态的植物称为“葫芦草”,但以葫芦茶的药用记载最为详实……
布谷鸟,学名Cuculuscanorus,又名杜鹃、郭公、勃姑等,属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鸟类,其名称源于夏季鸣叫声“布谷、布谷”的拟声,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,布谷鸟作为药用动物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医籍,其肉、羽毛甚至粪便(即“杜鹃花”)在历代本草中均有零星记载,被认为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,随着现代动物保护法规的完……
中药材川军,即中药大黄的别称,因其主产于四川地区,质地坚实、药力峻猛而得名“川军”,作为传统中药中的“将军之药”,川军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《神农本草经》,被列为下品,以其泻下攻积、清热泻火之效,在临床中广泛应用,其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(RheumpalmatumL.)、唐古特大黄(Rheumtanguti……
中医理论中,“上火”是常见的病理状态,多因阴阳失衡、火热内扰所致,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、便秘尿赤(实火)或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(虚火),中草药“下火”讲究辨证施治,需根据火证类型、脏腑归属选择合适的药材,本文整理常见下火中草药,通过文字描述其形态特征(相当于“图片”说明),并总结其功效与应用,帮助大……